本报记者肖琪北京报道 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记协共同主办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在行动”环境茶座活动。4位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分享,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活动,并呼吁更多人参与保护行动。专家表示,通过多样化教育、多渠道参与,推动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关键。
“作为从事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的工作者,看到越来越多的媒体力量参与,我感到非常高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原首席专家张风春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需要公众的参与,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等方式吸引公众参与迫在眉睫。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项目经理彭奎认为,NGO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多年来他们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成果转化到在地行动保护中,形成在地社区保护的实践和示范。
“我们举办劲草嘉年华活动,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保护地的情况,参与到一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来。”SEE基金会理事、项目审核委员会主席朱仝分享道,过去4年,该机构走进了27座城市,举办了41场户外和户内的嘉年华活动。
“2021年的世界海洋日,我们将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如沿海社区与海洋的关系,以及内陆城市和海洋的关系,开展一系列倡导工作以及教育活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海洋项目专家杨松颖介绍。
18895634127